涪陵地处北纬30°世界奇观纬度带上,坐拥长江、乌江交汇处,是具有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江城,素有“巴国故都、乌江门户、榨菜之乡”的美称。涪陵旅游资源丰富,历史文化悠久,千年人文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。围绕“三区一城、幸福涪陵”总体目标,依托“三大世界之最(榨菜、白鹤梁、816地下核军工洞)”和“二个国内罕见(易理文化、武陵山)”资源,涪陵正加快建设*********旅游精品,不断提升涪陵的承载能力、管理水平和城市形象,尽快把涪陵建设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区。
——以改革创新的勇气搭平台、建机制、造氛围。一是强化旅游组织领导。成立涪陵区旅游经济产业领导小组,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,下设办公室在区旅游局,负责统筹推进全区旅游产业发展。设立武陵山旅游区、江北旅游区管委会,分别明确1名区领导兼任“一把手”,为全区旅游项目建设提供有力组织保障。二是精心部署旅游发展。2014年3月25日,涪陵区召开了建区以来首次旅游产业发展大会,区委书记秦敏亲自安排部署全区旅游产业发展工作,为全区旅游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、扫清思想障碍。三是配套建立政策体系。出台《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》,聘请全国著名旅游专家刘锋博士为该区旅游发展把脉问诊,将旅游工作纳入乡镇街道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内容,建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增长机制,组建涪陵交旅集团作为政府打造核心景区的经营主体,有力促进了全区旅游业发展。
——核心景区整体打造和品牌塑造实现突破。一是加大武陵山旅游区整体开发建设步伐。编制完成武陵山旅游区总体规划、修建性详细规划等7个,投入近20亿元建设完成武陵山旅游区旅游环线公路和生态修复,建成国内首条花园环道,完成武陵山大裂谷景区提档升级,并于2014年8月实现对外开放。2015年,武陵山大裂谷青天峡地缝、大木花谷获得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选的“最美观景拍摄点”,武陵山大裂谷荣膺2015大中华旅游文化榜“最具特色魅力旅游目的地”, “最具综合竞争力旅游景区”等品牌称号,武陵山旅游度假区获“2015重庆十佳避暑休闲目的地”称号。二是加大江北旅游区整体开发建设步伐。成立江北旅游区管委会,完成北山新城项目区内2000余农户征地拆迁工作,完成北山新城上山、下山道路建设,完成北山新城安置房、商业广场、旅游酒店和一期地产,完成北山新城规划和涪州古城修建性详细规划,完成点易园题刻修复和滑坡治理。启动涪陵1898榨菜文化小镇规划编制。三是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按全市六大精品景区要求,完善接待功能、提升接待水平,完成内部陈列改造、白鹤梁题刻文化长廊建设、游客接待中心、锦绣洲广场等配套建设,组建白鹤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,成立申遗办。目前全区营运景区已达11个,其中:国家4A级景区有武陵山大裂谷、白鹤梁水下博物馆,国家3A级景区有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,国家2A级景区有大木花谷、沙溪温泉;星级旅游饭店6家,星级农家乐19家,旅游接待床位2.3万张;旅行社12家、门市部24家,分社1家;涪陵旅游发展格局基本成熟,涪陵旅游整体形象和影响力显著提升。
——创新宣传营销模式,拓展旅游市场,提升游客总量。以“推广总体形象,做大游客总量”的目标,实施了一系列力度大、效果好的旅游宣传营销活动。加强与中、市、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合作,拍摄制作了电影《恋者多喜欢》、《北纬30°.中国行》涪陵篇、《大美武陵山》、涪陵旅游宣传片等。在武陵山大裂谷景区成功举办了2015中国旅游日重庆分会场活动,加大乡村旅游节会活动开展,形成了梨花节、杨梅节、龙眼节、榨菜节等活动为主的乡村旅游“四季歌”。开发涪陵旅游门户网站、公共查询系统、微博、微信、办公自动化和手机APP等智慧旅游平台,开启涪陵数字旅游新时代。加强区域旅游合作,成功加入大武陵山旅游区联盟和渝东南、渝东北旅游联盟,全面提升了涪陵旅游整体形象和影响力。2014年,全区共接待游客757.4万人次,同比增长20.84%;实现旅游总收入38.9亿元,同比增长25.36%;旅游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26.2亿元。
涪陵旅游将正视差距、砥砺奋进,加快构建大旅游格局,启动创建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区,推动武陵山大裂谷创建国家5A级景区,武陵山旅游区成功创建市级旅游度假区,力争新创国家4A级景区3个以上,推进白鹤梁题刻申遗,提档升级816核军工洞,做响“两江游”品牌,建设1898榨菜文体小镇,发展特色乡村旅游,强势发力宣传营销,努力把涪陵建成长江上游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区。
展一卷山水,汇两江激情,采三峡风韵,迎四海嘉宾。“两江福地,神奇涪陵”欢迎您来此寻幽览胜、旅游观光!福临涪陵,常来涪陵,幸福来临!
Copyright © 2016 成都涪陵商会 Fuling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engdu.All rights reserved.